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人工智能,感知世界,服务社会
公司新闻
2019年02月21日
分享

a&s对话趋视:如何在挤满玩家的AI赛道突围而出

人工智能的到来,为解决行业海量数据、提高视频价值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与发展新思路。无论技术如何革故鼎新,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亘古不变的宗旨,但在这波浪潮中,由于资本与商业的浮躁,行业中也出现畸形发展的苗头,让企业发展偏离了原有的轨道。本文邀请上海趋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飙围绕安防+AI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。

1-1P910142F3U9.jpg

Qa&s总经理、总编辑 

A:上海趋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 徐飙

关玉娟:如何看待当前安防企业在人工智能的定位?

徐飙:行业选择与战略定位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,深度学习并没有解决核心的问题,因此市场上并没有真正到达同质的阶段,例如人脸识别的应用,实际上可以分为多种类别,如主动配合与非主动配合、门禁与客流量管理等,并非是一种技术便能通用,因此大家都先在谈垂直场景落地与垂直商业逻辑,但其实一走到垂直,便是要把横向(通用)的东西变成纵向的。

我们自身的定位与商汤、旷视、依图等不同,他们自身的发展要求很难靠一个行业去满足,必须让技术能覆盖更多的行业才能挑战更高的发展目标。在弱人工智能时代,因为技术发展很快,因此我们的定位也不必急于一时去覆盖更多的行业,让自身技术成为通用型,选择一个具有门槛的行业,更适合我们自身的发展。相反那些标注要做通用技术的企业,会受限于自身行业算法投入、行业估值等因素在某些行业的竞争力上就明显处于劣势,这也给了专注行业的中小企业机会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避开当前头部公司重点投入的无人驾驶、无人零售等行业,以目标跟踪技术及目标行为分析技术为主,专注在监管、门店、社区三大行业。


关玉娟:在监管行业中,安防厂商很少真正进入的原因是什么?

徐飙:之前的确有些厂商有涉足这一领域,从无到有需要一段经历,从有到精又是另一段不同的经历,这对于一些没有打算深耕的厂商而言不会那么的轻松。再加上行业的选择面太广,监管可能还未成为一些大公司的独立事业部,这从侧面说明了对其对总体营收也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。同时监管属于高服务行业,当前智能还不成熟,而且标准化的东西很少,因此不能像摄像机购买完后就能用,需要厂商在每个点中投入一定的资源,形成强有力的服务支持。


关玉娟:集成商合作伙伴对于你们的技术服务的消化能力如何?

徐飙:很多的参数设置都需要专业的支持,比如图像的亮度与色度,都不可能是定式的参数,需要根据不同现场环境进行设置,集成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很难支持。


关玉娟:企业将如何去推广智慧监管方案的普及?

徐飙:一方面是企业主动去与用户交流,另一方面是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推动,加上这两年人工智能的火热,政府将其列为国家的导向,用户尝试的想法很强烈,所以很容易一拍即合。


关玉娟:当前企业最大的困难点是什么?

徐飙:规模化是我们最大的难题,用户的尝试心态有了,前期试点带来的效果也有了,但未来如何让它进一步规模化,值得我们去思考:其一是当一百个前端感知上升到一万个的时候,这不仅仅是量上的改变,也有对技术的促进作用,这也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在技术上进行规划;其二是人员的能力的提升,规模化之后,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支撑起庞大的服务体系。


关玉娟:公司这几年的发展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?

徐飙:第一个是回过头看,当初选择的市场方向——利用国际领先的技术解决中国行业问题的方向没有错;第二个是最初选择的监狱行业也是对的,这也是由当时技术的积累以及市场的刚需所决定的,现在回顾起来,如果当初选择错了,在没有资本的支撑下,我们的收益将无法维持。

现在的智能化虽然竞争很激烈,但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市场的意愿逐年增强,在13-14年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常思考用户在哪里,如何去拓展,但现在这些都不需要,因为用户自己找过来的都蛮多,虽然需求五花八门,但市场的旺盛是无需置疑的。


关玉娟:行业是否有人工智能泡沫的苗头或者投资过热引发的不良反应?

徐飙:我觉得已经有出现了状况,从投资人获悉从今年下半年开始,没有行业基础的AI公司已经很少人问津,在之前拥有核心技术,在全球的比赛中获得名次便能轻松获得青睐,现在投资人更重视的技术到行业的落地。这样会导致留下来的都是具有硬实力的企业,但可能也会让用户对AI产品的意愿有所降低。这与国内06-07年做智能分析的状况相似,第一波技术浪潮的时候,用户的意愿很高,但后续的发展却很乏力。对于我们而言,选好了自己的行业,也就相信自己的赛场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。但整体而言,AI+安防给予我个人的感受还是过热了。


关玉娟:是否可以这样认为,安防虽然是AI比较好落地的场景,但实际上落地的量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?

徐飙:一方面这个量需要逐步展开,不是一下子便能够涌现的,另一方面原有的公司也会占据一定的量,并不是每个新进入者都可以分到一杯羹。换句话说,如果新进者没办法在算法、技术上与传统企业拉开一个级别,那么其胜算其实是很低的,因为传统的企业具备更加扎实的地推及渠道能力。


关玉娟:如何看待人脸识别在当前智能解决方案中占据极高比重的现状?

徐飙:未来的智能不仅仅是靠人脸识别一项技术带动,它并不是唯一的东西。例如在监狱方案里面,除了人脸识别还有行为分析,当用户实现了人脸识别的需求之外,便会思考其他非人脸的应用,在某种层面上讲人脸识别带动其他技术应用的发展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在巨头们都往人脸识别挤的时候,要么选择直面挑战,要么选择行业规避竞争,我相信后者将更重要。


关玉娟:你们的技术被模仿的可能性大吗?

徐飙:因为技术每年都在进步,就算市场能够模仿之前版本的水平,但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演进中,所以意义并不大。现在行业中支持百路的动态人脸识别的厂商起码有一两百家,而且差距不会太大,但要到达上千路甚至城市级的汇聚的水平,才是真正考验实力。因此企业要真正推广,做十个百路是没有意义的,大规模应用的才是验证企业产品、品牌的试金石。


关玉娟:想借助这次访谈,向产业传达什么?

徐飙:第一,在AI还没有成为通用技术前,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,并不需要过度惧怕巨头或者创企,只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,往深发展,一定能很好地生存下去;第二,解决实际问题是AI企业最关键的难题,而不是花俏的宣传,从这个角度出发,踏踏实实解决行业用户的问题,在得到认可后也有利于企业未来技术的延伸。



编后语


在接受采访中,徐总不断强调“在智能行业不是跟谁比谁技术优秀,更多是谁跟用户的心理预期更加接近”的观点,如果仅仅拘泥于人脸识别,那么安防+AI是狭隘的,并不能让行业用户真正的需求得到满足,相反新的同质化竞争也会加剧。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言,与其选择在大赛道上与巨头们直面竞争,不如在自身专注的蹊径上融入AI,为用户创造更多自身的价值要来得更加的实际。